“血压135心率77,属于正常范围,记得按时服药,一天一次,一次一片,不能干太重的农活,注意好身体。”和往常一样,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雄会村卫生室的村医黎秀宁带上装着听诊器、血压测量仪、常用药等“装备”齐全的药箱,定期对村里的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入户提供健康服务,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已经了然于心。
图为村医黎秀宁入户走访为村里的老人测量高血压。李嘉俐摄
“我的高血压有十几年了,以前要等车、坐车到镇上的卫生院看病拿药,很不方便。现在有黎医生定期来帮检查,卫生室到我家就两分钟的时间,拿药方便还能刷医保卡,我放心多了!”南阳镇雄会村村民林桂春开心地说。
工作20多年来,黎秀宁的村医身份从“个体户”变成了“单位人”。据她介绍,城区实行“乡聘村用”后,她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劳动合同,自身养老问题得到解决,薪酬待遇有了保障,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边工作一边还得兼顾农活,无法专心投入到基层医疗事业中。
近年来,青秀区为解决乡村医生引进难、留住难、管理难等问题,建立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(以下简称“乡村一体化管理”),在城区各镇、仙葫开发区推行乡村医生“乡聘村用”,重点围绕乡村医生的身份转变、工资待遇、保障机制、执业行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,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医的身份和待遇保障问题,有助于形成紧密型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实现村医群体稳定发展,更好地为乡村公共卫生、医疗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
据了解,青秀区“乡村一体化管理”形成了行政、人员、业务、药械资产、绩效考核和财务“六统一”的管理新模式,各镇卫生院、通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和村医起到领导和监督责任,村医的身份得到转变,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。同时,采取统一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度、完善乡村医生绩效考评机制、为乡村医生购买“六险”、建立乡村医生到龄退出机制等措施,让乡村医生留得住、发展好。
“从‘半医半农’到卫生院正式聘用员工的身份转变,我的工资从原本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5000元左右,还能就近跟镇上的卫生院医生学习,每月开展相关的医疗培训活动,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,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,工作也更有冲劲了!”刘圩镇那床村卫生室的村医周兆艺对此颇有感触。
截至目前,青秀区共设置卫生院4所,村卫生室37所,镇卫生院工作人员376人,村卫生室工作人员60名。
图为村医周兆艺对药品是否过期变质等情况进行检查。李嘉俐摄
青秀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运文表示,下一步,青秀区将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,重点从人才建设和科室建设两方面着手。加强人才建设方面,畅通乡村医生的晋职渠道,不断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,让乡村医生定期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进修,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,发挥乡村医生农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,加强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选拔和培养,保障乡村医生队伍的可持续性;加强卫生院科室建设,依托医疗集团以及专科联盟等中心医院的技术力量,根据群众需求,在满足乡镇群众的基本诊疗需求的情况下,合理规划、优化科室布局,在每个卫生院打造1-2个特色科室,充分发挥重点科室特色,实现重点突破,扶持特色、带动全院、辐射周边,真正形成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”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。(莫鸿鲲 李嘉俐)
上一篇 海南陵水:红色旅游点亮坡村